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之形成

空间医学

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之形成

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之形成

来源:空间医学   发布时间:2007/2/6   阅读:1751

 


人体空间医学是我在40多年的医疗临床探索、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形成的我的医学理论构思。它源于传统中医,却不被传统中医理论所束缚,是传统中医理论的深化与升华。人体空间医学又立足于现代医学的细胞理论。受其启发,在研究探索中,从人体空间理论的角度得到了新的认识——胞内为营,胞外为卫。此“胞”非彼“胞”,而是将细胞这一生命形体赋予了空间的概念;将人体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扩展开来,认为人体的组织、器官、脏腑、系统甚至整个人体,是由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群构合而成的大小不一、各有空间领属的“包”。这些功能各异的“包”,包包相套,包包相通,既相互制约又协调统一,共同完成和实现人体的生理、生命活动。在此意义上,对传统中医“营、卫”、“气、血”等概念的内涵亦有所扩展和改变。人体空间能量疗法的雏形是智能医学 [①] 。在智能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,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,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,总结而得之。在探索的过程中,已打破了传统医学、人体生命科学中繁琐名词的限制,更深入地剖析了人体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、相互作用的关系,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临床事实的有力验证。

 

通过智能医学的研究,上升到对人体空间的探索,返回来再学习传统的中医理论,对人体医学理论和临床有了更深刻和清晰的认识。特别是对传统“阴阳”与“五行”等学说的认识。在智能医学的研究探索阶段,应用了“手势回照法”,认识到了人体生物能量场的作用,指出“五行”是人体五种能量场的代名词;是人体不同性质能量的代名词;是能量运动的代名词。但,此阶段还停留在运用传统的病理学说和三焦学说来治疗疾病。在对中医《伤寒论》的研究过程中,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,逐渐意识到人体“太阳区” [②]大空间的作用。同时,通过对太阳区能量的疏导和调节等方面的研究,认识到太阳区在人体能量“公转”与“自转” [③]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;认识到人体上、中、下三焦与太阳区的相互关系;认识到人体细胞的物质运动及能量辐射与人体空间之间的关系(传统医学称为“消化、吸收”)。由此,提出了以“症”为诊断与治疗的主要依据;常规病名作为参考依据。人体空间能量疗法理论认为:疾病的症状是由人体的空间能量不均衡(这里指能量在运动状态下的动态平衡)所造成的。临床事实表明,许多不同的疾病,表现出种种相同的症状。例如:头痛的症状,会表现在外感、高(低)血压、内伤、失眠等疾病上;恶心的症状,会表现在胃病、高(低)血压、肾病等疾病上;背部沉紧的症状,会表现在伤风感冒、心脏和肺部病变等疾病上。

 

人体空间医学对传统医学的“气”的概念以及“元气”、“宗气”等学说和理论,有了更明确的认识。认识到人体赖以生存的生理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,在于人体空间的能量运动。人体形体物质与空间能量是方向相对、撞击式的运动,二者之间是一个既相互促进又互相制约的统一整体。因此,在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上,运用能量的撞击力逆向推动形体物质,促使形体物质与能量共同达到正常的运动状态。特别是对人体中“第三动力” [④]的运用,临床上得到了可喜的收获。例如,肝部病变,首先影响了肺部的正常功能。而肺部的不适,令背部出现沉、紧或冷等症状。能量的逆向推动,即从背部着手,调整背部的能量运动,则可治疗肝病。如下所示:

 

◆肝病→肺→活动背部,是治疗肝病的第三动力部位;

◆肾病→肝→肺的宣动,是治疗肾病的第三动力部位;

◆脊背→肾→腹部的调整,是治疗脊椎病的第三动力部位;

◆头部→胸→大椎的调整,是治疗头部病症的第三动力部位。

 

人体空间医学在辨证的基础上,认识到了传统医学整体疗法,以及人体空间内能量运动的重要性。逐渐掌握应用人体的大空间,调整人体的生理平衡。同时,提出了以细胞群体为单位的功能运动理论。认识到了细胞在运动过程中,其能量运动方向 [⑤]的重要性。而且,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体的动力基础、心动力、小循环与大循环 [⑥]的关系。对左、右半身与心脏左右两侧的功能关系 [⑦]进行了探索;认识到人体的空间是细胞运动、能量调节的场地。只有场地纯净,能量流通顺畅,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回归健康,人的生命活动才会回归于自然。

 

注释:  

 

[①]《智能医学》:1998年3月第2版,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。

 

[②] 太阳区:是脊背内侧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大空间。内则联系三焦,故,人体空间能量疗法称之为外焦或后焦。它是三焦能量出入的大通道。故,一切疾病的根源在于外焦区内。太阳区与传统医学的太阳经有本质的区别。太阳经是足太阳膀胱经;而太阳区是指腰背内侧的空间而言。

 

[③] 公转:人体的能量由会阴经丹田向上运动,过肚脐→下脘→中脘→膻中→咽喉→百会→大椎→夹脊→命门→尾闾,最后回到会阴,能量逆周天运动。自转:各脏腑细胞群体所辐射的能量物质,是通过腹、背的前后横向撞击运动。与传统的任督二脉运动不同。任督二脉运动是以经为主,运动的范围小;公转与自转运动的范围大,即有上下运动,又有前后运动。

 

[④] 第三动力:这是相对于人体病患部位和受该部位影响的第二部位而言。譬如,因甲部位患病致使乙部位不适,通过能够解决乙部位问题的丙,即第三动力部位,达到既解决了乙的问题,又最终解决甲的病患。第三动力部位是驱逐疾病之门,是解除病痛的金钥匙。

 

[⑤] 人体空间医学在临床的实践中发现:脏细胞群运动辐射的能量物质是向上运动的;腑细胞群运动辐射的能量物质是向下运动的。

 

[⑥] 人体的循环是小循环(肺循环)推动大循环(体循环)运动(研究四妙永安汤,及牛黄安宫丸所得的临床验证)。大循环的运动力之大小,与小循环的回流有一定的关系。加大小循环的回流,等于加大大循环的动力。加大小循环的回流,是改变脑循环的基础,是调整血压的方法之一。同时,因性别的不同,人体的主导循环也各异。男性以大循环为主,女性以小循环为主。

 

[⑦] 传统医学认为,人体的中线是从百会至会阴,中线之左代表阳,中线之右代表阴。人体空间医学认为,心脏左半部统管左半身的疾病,心脏右半部统管右半身的疾病。

上一个:人体的四大空间 下一个:静养疗法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联系人:郭彦岭

手机:13503115557

电话:0311-88789597

邮箱:guozhichen2013@163.com

地址: 河北省正定县旺泉街2号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